摘要:好筆桿子網(wǎng)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20240615:2024寫材料用典不困在于早慮,不窮在于早豫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(wǎng)還可以找到更多《20240615:2024寫材料用典不困在于早慮,不窮在于早豫》。
【例文】“不困在于早慮,不窮在于早豫。”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(zhàn)爭復雜跌宕、撲朔迷離,精準預判對手的預判難上加難。研究對手不能總是上“一年級”,而要從廣度、深度、精度上下更大功夫,不僅熟知對手的“昨天”、看清對手的“今天”,更要預判對手的“明天”,練就準確識變之智、科學應變之道、主動求變之能,牢牢把握能打勝仗的主動權。(解放軍報《善于預判對手的預判》)
【典故】出自西漢劉向《說苑·談叢》,小辯害大智,巧言使信廢,小惠妨大義。不困在于早慮,不窮在于早豫。欲人勿知,莫若勿為;欲人勿聞,莫若勿言。
【釋義】意思是,要想不陷入困境,就須提前謀劃;要想不至于絕境,就須事先預防。
【賞析】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、綿延不絕的文化基因。孔子云: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” “危者,安其位者也;亡者,保其存者也;亂者,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亂,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”。清代思想家魏源說:“人不憂患,則智慧不成”,憂患意識所具有的前瞻性特點,使人在覺察到危險潛存的同時,也能看到機遇的萌生。1945年,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講“準備吃虧”時,一口氣列了17條困難,涉及國際國內、黨內黨外、政治經(jīng)濟軍事外交、天災人禍等方方面面,把一切有可能發(fā)生、甚至發(fā)生概率很小的困難都想到了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,我國發(fā)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(zhàn)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,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、更為艱苦的努力,對潛在的風險科學預判,知道風險在哪里,表現(xiàn)形式是什么,發(fā)展趨勢會怎樣,做到心明眼亮,預先準備,胸有成竹。
【用法】主要適用于黨校開班、安全生產(chǎn)類講話,側重強調防范和化解風險,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要增強憂患意識、樹牢底線思維,下好先手棋,打好主動仗。
范文(www.getbannersmade.com)收集整理,每天更新海量優(yōu)質范文,讓寫材料變得簡單!






